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咽痛、发热等,儿童和孕妇是扁桃体炎的高发人群,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增强体质、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过度劳累和预防感冒等。
1.急性扁桃体炎:
病因: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腺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病原体迅速繁殖,导致扁桃体发炎。
症状:起病急,咽痛明显,多伴有吞咽困难,可伴有畏寒、高热、头痛等症状。婴幼儿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对于高热患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
手术治疗:如果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发作7次以上,或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
2.慢性扁桃体炎:
病因: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
症状:多无明显症状,有时可有咽干、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症状。若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
治疗:
一般治疗:同急性扁桃体炎。
药物治疗:使用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对于有感染症状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扁桃体炎引起了其他并发症,或影响了正常生活,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
3.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扁桃体炎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3-5岁的幼儿。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扁桃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容易发生炎症。在治疗儿童扁桃体炎时,应注意选择对儿童安全的药物,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孕妇:孕妇患扁桃体炎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同时,应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如果扁桃体炎严重,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4.预防:
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感冒: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总之,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引起咽痛、发热等症状。在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应注意预防扁桃体炎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