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血常规并不总是正常的,其结果会因艾滋病所处阶段而异。
在艾滋病急性期,部分患者血常规可能出现异常。此时,人体免疫系统受艾滋病病毒(HIV)刺激,可能导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有下降,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还可能伴有血小板轻度减少。这是因为HIV主要攻击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引发免疫反应,进而影响血液细胞成分。
进入无症状期,患者血常规可能趋于正常,外表看似健康,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这一阶段可持续数年甚至更久。然而,随着病情进展到艾滋病期,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接踵而至,血常规会出现明显异常。白细胞计数可能显著下降,尤其是淋巴细胞计数大幅减少,反映免疫系统功能严重衰退;红细胞计数可能降低,导致贫血,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血小板计数也可能进一步减少,增加出血风险。
但需明确,血常规异常并非艾滋病所特有,其他多种疾病也会导致类似血常规变化。因此,不能仅凭血常规结果诊断艾滋病。若有过高危行为,怀疑感染艾滋病,需进行HIV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特异性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