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胃病的人饮食应注意的事项有饮食规律、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控制食物温度、注意食物的搭配、细嚼慢咽、注意饮食卫生等。
1.饮食规律
胃是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一日三餐,两餐之间可以适当加餐,但不要吃太多零食,以免影响正餐时胃酸的分泌和消化。
2.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辛辣食物、生冷食物等。油炸食品含有较高的脂肪,难以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痛、烧心等症状;生冷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痉挛,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3.避免刺激性食物
少喝咖啡、茶、碳酸饮料等,同时要避免吸烟。咖啡、茶、碳酸饮料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等成分,这些成分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的负担;吸烟会使胃部血管收缩,减少胃部血液供应,影响胃黏膜的修复。
4.控制食物温度
过热或过冷的食物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应避免食用。过热的食物会烫伤胃黏膜,导致炎症和溃疡;过冷的食物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的功能。
5.注意食物的搭配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要搭配合理,避免过度摄入某一种营养素。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
6.细嚼慢咽
充分咀嚼食物,使食物更容易消化。咀嚼可以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吸收。咀嚼不充分会增加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7.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餐具清洁,避免食物受到污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