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护理建议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居家隔离、口腔和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就医指导和疫苗接种等。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以下是关于手足口病护理的一些建议:
1.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情况。
观察皮肤是否有发花、四肢是否发冷、呼吸是否急促、心率增快等循环不良表现。
定期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2.居家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避免与外界接触,直至热度、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避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避免接触其他患儿。
孩子的衣物、被褥要保持清洁,衣被、尿布要经常更换。
孩子的日常用品要及时消毒。
3.口腔护理
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溃疡处可涂抹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以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避免给孩子吃过热、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以防感染。
皮疹未破溃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皮疹破溃时,可涂抹红霉素软膏。
给孩子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摩擦皮疹。
5.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米粥、面条等。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给孩子喝水,以补充水分。
6.发热护理
体温在38.5℃以下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
体温在38.5℃以上时,可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服用退烧药后要多喝水,以促进药物的代谢。
7.就医指导
如孩子出现精神差、高热不退、呕吐、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就医时,应携带孩子的病历本、医保卡等,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病情。
遵医嘱进行治疗,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8.疫苗接种
EV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适用于6月龄至5岁的儿童。
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
对EV71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可在48小时内使用EVIG。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做好护理工作,孩子一般会在1周左右痊愈。如果孩子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