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骨折后一直肿,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感染、固定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
1.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脚趾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冷敷:在受伤后的72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肿胀的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
3.压迫:用弹性绷带包扎肿胀的部位,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的时间不宜过长,每天更换1-2次。
4.休息:避免受伤的脚趾负重,尽量休息。如果需要行走,可以使用拐杖或轮椅。
5.药物治疗:可以服用一些止痛、消肿的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如果肿胀严重,可能需要注射甘露醇等脱水药物。
6.就医:如果脚趾肿胀持续不消退,或者出现疼痛加剧、发热、皮肤发紫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X光、CT等,以确定骨折的愈合情况和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骨折愈合期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逐渐恢复脚趾的活动和功能。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如果是儿童或老年人脚趾骨折后一直肿,或者有其他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即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清创、消毒和缝合等处理,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