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急缓、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
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急缓、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具体分析:
1.发病急缓:
急性阑尾炎:起病急骤,多在饱餐、剧烈运动、劳累或免疫力低下时突然发生。
慢性阑尾炎:发病隐匿,症状多不典型,常因其他疾病就诊或在手术中发现。
2.症状:
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是典型症状,腹痛多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可有恶心、呕吐、发热等全身症状。
慢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部疼痛,多为隐痛或不适感,可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急性发作而出现上述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3.体征:
急性阑尾炎:右下腹可有固定的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等可有阳性结果。
慢性阑尾炎:右下腹可有局限性压痛,无反跳痛。有时可触及阑尾条索或阑尾残株。
4.治疗方法:
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切除阑尾。如发生阑尾穿孔,应视情况放置引流。
慢性阑尾炎:若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急性发作,应手术切除阑尾。
5.预后:
急性阑尾炎:如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因阑尾穿孔导致腹膜炎等并发症。
慢性阑尾炎: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阑尾炎的症状和治疗可能有所不同。此外,阑尾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如出现右下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