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多由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等引起,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月经异常、白带增多、痛经等,可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病原体培养等确诊,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经期避免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和操作、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加强锻炼等。
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以下是关于盆腔炎的一些详细信息:
1.病因: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因有残血浊液流出,未及时关闭,宫腔内有胎盘的剥离面,或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或产后过早有性生活,病原体侵入宫腔内,容易引起感染。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可将病原体带入宫腔,引起炎症。
经期卫生不良:若不注意经期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和护垫,经期盆浴、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最常见的是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盆腔炎症。
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慢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可以急性发作,出现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2.症状:
下腹部疼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
月经异常:月经增多、月经失调等。
白带增多:白带呈脓性或水样。
痛经:在月经前或月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他:如发热、寒战、头痛等。
3.检查: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双侧附件区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提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超声检查:可了解盆腔内有无积液、包块等。
病原体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的类型。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有脓肿形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手术、剖腹探查术等。
5.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经期避免性生活。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和操作。
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总之,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不孕症、异位妊娠等并发症。因此,女性应重视盆腔炎的预防和治疗,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