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好发于35~50岁女性,以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类风湿关节炎好发于35~50岁女性,发病率为0.5%~1%。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约75%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废。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些常见症状:
1.关节疼痛与肿胀:通常发生在手腕、手指、膝盖、脚踝等关节处,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常伴有晨僵,活动后减轻。
2.关节畸形:随着病情进展,关节会出现畸形,如手指向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
3.关节外表现:除了关节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类风湿结节、心包炎、胸膜炎、肺炎、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肾脏损害等关节外表现。
4.乏力、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X线等,以明确诊断。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残疾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等,可以控制病情进展;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以缓解炎症反应;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白细胞介素6拮抗剂等,可以快速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的关节畸形,如关节融合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敷、按摩、针灸等,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改善关节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寒,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