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导致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还可能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统,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肺间质病变、心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血液系统病变、干燥综合征等。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导致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除了关节症状外,类风湿关节炎还可能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统,引起多种并发症。以下是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症状的详细介绍。
一、关节症状
1.多关节对称性肿痛
类风湿关节炎通常侵犯多个关节,尤其是手、腕、肘、膝、踝、肩等部位。这些关节会出现对称性的肿胀、疼痛和僵硬,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受限,称为晨僵。晨僵通常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数小时,甚至数天。
2.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肿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常受累,表现为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这些关节的肿胀可能导致手指畸形,如天鹅颈样畸形或钮孔花样畸形。
3.腕、肘、膝、踝等大关节肿
除了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外,类风湿关节炎还可累及腕、肘、膝、踝等大关节。这些关节的肿胀和疼痛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度。
4.关节畸形
长期的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如手指向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钮孔花样畸形等。这些畸形会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日常生活带来困难。
5.关节活动受限
由于关节肿痛和僵硬,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会逐渐受限。严重时,甚至无法完成日常的手部动作,如握拳、拿东西等。
二、关节外症状
1.类风湿结节
约20%~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在皮下摸到质地坚硬的结节,这些结节通常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肘部、枕部、足跟等。结节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不易推动。
2.类风湿血管炎
类风湿关节炎可累及血管,导致类风湿血管炎。这种血管炎可影响皮肤、肌肉、神经和内脏器官,引起相应的症状,如皮肤溃疡、指(趾)端坏死、巩膜炎、心包炎、胸膜炎等。
3.肺间质病变
约2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出现肺间质病变,表现为干咳、活动后气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4.心脏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可累及心脏,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病变。其中,心包炎较为常见,可出现心包积液、胸痛等症状。
5.神经系统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可累及神经系统,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病变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指或足趾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中枢神经病变可导致头痛、头晕、感觉异常等症状。
6.血液系统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可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或减少等血液系统病变。
7.干燥综合征
约30%~4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合并干燥综合征,表现为口干、眼干、猖獗龋齿等症状。
三、其他症状
1.发热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发热可能与关节炎症、感染或药物副作用有关。
2.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劳,即使休息后也不能完全缓解。
3.体重下降
由于食欲不振、发热等原因,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
4.贫血
类风湿关节炎可导致慢性失血、铁吸收障碍等,从而引起贫血。
5.巩膜炎
巩膜炎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眼部表现,可导致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有关节症状,而有些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关节外症状。此外,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在不同阶段和个体之间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对称性多关节肿痛、晨僵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应及时进行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关节损伤和残疾的发生。
同时,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寒。
2.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3.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4.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5.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6.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复杂多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自我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