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高危人群和特殊人群需采取预防措施。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常见病原菌包括以下几类:
1.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约占40%~60%。肺炎链球菌肺炎起病急,高热、寒战、咳嗽、咳血痰等症状较为典型。
2.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二大常见病原菌,约占10%~30%。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症状相对较轻,但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等。
3.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约占10%~30%。肺炎支原体肺炎起病缓慢,咳嗽较为明显,可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4.肺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另一种常见病原菌,约占5%~15%。肺炎衣原体肺炎症状较轻,类似于流感,但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等。
5.其他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军团菌等也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风险较高。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如患有囊性纤维化、结构性肺病、免疫缺陷等疾病的患者,也容易感染一些特殊类型的病原菌。
需要注意的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种类繁多,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病原菌分布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预防接种也是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
综上所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对于高危人群和特殊人群,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