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注意隔离,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和中医治疗。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可通过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缓解病情,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下是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做好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缓解口腔疼痛等。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相应治疗。
2.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给予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支持。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对于发热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方法。
对症治疗:可使用口腔炎喷雾剂、开喉剑喷雾剂等缓解口腔疼痛;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出现高热惊厥的患儿,可使用苯巴比妥等药物进行止惊治疗。
并发症治疗:如出现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可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出现肺水肿的患儿,可使用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温病”范畴,可采用清热解毒、化湿泄浊等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银翘散、白虎汤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此外,手足口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同时加强儿童的营养,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