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是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好发于婴幼儿,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气溶胶传播,潜伏期1-3天,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发热,可导致脱水和酸中毒,主要治疗方法是对症治疗,纠正脱水和酸中毒,预防并发症。
根据上述症状,小儿可能患了秋季腹泻。秋季腹泻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好发于每年的9月至次年1月,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
轮状病毒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较强,具有耐酸性、耐低温的特点,所以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容易造成传播。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后,患者排毒时间较长,病毒排出量大,因此更容易造成传播。
小儿感染轮状病毒后,潜伏期一般为1-3天。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多数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之间,持续1-3天。由于吐泻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患儿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这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对症治疗,纠正脱水和酸中毒,预防并发症。如果患儿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和纠正酸中毒治疗。同时,要注意给患儿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进一步加重。
在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要注意保持小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让小儿接触感染源。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给小儿吃新鲜、干净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果小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