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盗汗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原因、环境因素和疾病因素,如佝偻病、结核病、低血糖、感染等,若盗汗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宝宝盗汗多由以下原因引起:
1.生理原因:汗腺分泌由植物神经控制,睡着后,其功能亢进,导致出汗增多。这种情况在孩子入睡后2小时内发生,出汗部位多集中于头部,一般在睡后1小时内就会停止,且除了出汗外,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2.环境因素:睡觉时盖的被子过厚、室内温度过高,或睡前活动量过大,导致孩子入睡后产热增加,也可能引起多汗。
3.疾病因素:
佝偻病:由于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吸收不良,血钙降低,引起神经兴奋性增加,出现多汗、夜惊、烦躁、枕秃等症状。
结核病:宝宝往往除了夜间多汗,还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
低血糖:宝宝在空腹或清晨时容易出现多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症状。
感染:如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统感染等,也可能导致宝宝多汗。
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等也可引起多汗。
如果宝宝盗汗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勤换衣物,避免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