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₁₂和(或)叶酸所致,根据缺乏的维生素种类不同,可分为营养性、药物相关性、遗传性和其他原因所致,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治疗关键是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₁₂,同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预防可通过合理饮食、避免不良饮食习惯、治疗原发病和定期体检实现。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₁₂和(或)叶酸所致。根据缺乏的维生素种类不同,可分为:
1.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叶酸缺乏:由饮食中叶酸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需要量增加引起。常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妇女。
维生素B₁₂缺乏:主要见于胃全部或部分切除术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壁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胃炎等。
2.药物相关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药物如抗叶酸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可影响叶酸或维生素B₁₂的代谢,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3.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叶酸吸收障碍、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可导致体内叶酸或维生素B₁₂缺乏,从而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4.其他:恶性贫血、范可尼贫血等也可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症状、胃肠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悸等;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足麻木、行走困难、记忆力下降等。严重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₁₂测定、骨髓象检查等。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关键是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₁₂。一般通过口服或肌内注射补充,同时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严重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以下方式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1.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₁₂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
2.避免不良饮食习惯:避免长期饮酒、挑食、偏食等。
3.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导致叶酸或维生素B₁₂缺乏的原发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等。
4.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
总之,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如果出现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