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可由多种病因和机制引起,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后者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促造血治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预防再障需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合理用药、注意个人卫生和定期体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可能由多种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在育龄期女性和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根据病因,再障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获得性再障又可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以下是关于再障的一些关键信息:
1.病因:
原发性再障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异常、造血干祖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
继发性再障可由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引起。
2.临床表现:
贫血: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
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等。
感染: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急等。
3.诊断: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穿刺和活检:显示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
其他检查:如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等,有助于明确病因和诊断。
4.治疗:
支持治疗:包括输血、抗感染、止血等。
免疫抑制治疗:适用于免疫因素引起的再障,常用药物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等。
促造血治疗:包括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重型再障,年龄小于40岁,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5.预防: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苯、甲醛等。
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再障的药物。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定期体检,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总之,再障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