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卢成瑜 2025-07-12 12:55:15 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飞沫、水源和被污染的物品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可通过做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接种疫苗等措施进行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对儿童健康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由于口腔溃疡会引起疼痛,患儿可能会有拒食、流涎、哭闹等不适表现。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后消退。

诊断:手足口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诊断。医生会询问患儿的症状、接触史等,并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观察口腔、手、足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需要确诊,可以采集皮疹部位的标本进行病毒检测或核酸检测。

治疗: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当患儿出现高热、精神差、呕吐、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积极治疗,如吸氧、静脉补液、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手足口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意识,做好儿童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等。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患儿。保持教室和宿舍的通风良好,定期对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此外,还可以通过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来预防EV71型感染,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重症发生率。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以保障儿童的健康。

点赞
相关资源

手足口病好后掉指甲 2025-07-12

手足口病好后掉指甲原因有病毒感染、免疫反应、营养缺乏、甲床损伤等。1.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可能影响指甲的生长区域,如甲母质,导致指甲生长异常。在病毒感染期间,指甲床可能出现炎症反应,影响指甲的正常生长,从而在病愈后出现指甲脱落的情况。2.免疫反应手足口病会激发


手足口病疫苗有用吗 2025-07-12

手足口病疫苗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疫苗,它主要用于预防由特定肠道病毒(主要是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EV71病毒是导致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特别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手足口病疫苗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


手足口病病原学 2025-07-12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肠道病毒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生存,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肠道病毒对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和碘酒等消毒剂敏感,可以被这些物质灭活。但对乙醚、来苏、氯仿等消毒剂不敏感。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宝宝两岁了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2025-07-12

宝宝两岁了得了手足口病可以采取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治疗、日常护理、降温处理、抗病毒药物治疗等措施。1.口腔护理使用无菌纱布蘸温盐水轻柔擦拭宝宝口腔黏膜,有助于缓解口腔疼痛、减少溃疡面积。2.营养支持治疗调整宝宝饮食结构,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酸性食物和饮品


手足口病第几天最危险 2025-07-12

临床上不存在手足口病第几天最危险的说明,但手足口病通常在发病后1-5天内较危险。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症状轻微,可自行恢复,但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可能会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和急


手足口病快好了还能扎乙肝疫苗吗 2025-07-12

手足口病快好时一般不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在疾病发作期及接近康复但尚未完全康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体力下降、营养状况不佳、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此时,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应答异常,不仅可能加重病情或不利


手足口病可以吹风吗 2025-07-12

手足口病患者可以适当吹风,但要避免直接吹冷风或长时间吹风。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溃疡,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患病期间,皮肤疱疹可能会有瘙痒、疼痛等不适。适当吹风可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同时让


小孩手足口病的治疗 2025-07-12

手足口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中医治疗等。1.一般治疗避免交叉感染,直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患儿应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2.对症治疗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缓解口腔疼痛。保持皮肤清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2025-07-12

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精神不佳、皮疹与水疱、咳嗽与鼻塞等。1.发热手足口病初期通常伴随着高热,体温可能会超过38℃,并可能持续数天。这是机体对病毒入侵的免疫反应之一。2.精神不佳由于病毒的侵袭和发热的影响,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疲倦乏力等症状。3.皮疹与


小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2025-07-12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主要有发热、口腔症状、手足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精神萎靡、嗜睡、易惊、头痛等症状,小于3个月的婴儿和免疫功能缺陷患儿症状可能不典型,严重者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肺炎等,甚至死亡。预防手足口病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