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术(PELD)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常用微创方法,手术步骤包括麻醉、做切口、插入工作套管、插入内镜及器械、切除部分组织、松解神经根、止血、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手术注意事项包括严格掌握适应证、精准定位、精细操作、彻底止血和术后康复。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术(PELD)已成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PELD的手术步骤、注意事项及术后康复。
一、手术步骤
1.患者侧卧位,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
2.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确定病变间隙,并做标记。
3.以标记处为中心,做一个长约7m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腰背筋膜。
4.在透视下将工作套管插入病变间隙。
5.插入内镜及相关器械,通过内镜观察椎管内情况,使用髓核钳、射频电极等器械切除部分黄韧带、增厚的关节突及增生的骨赘,扩大椎管容积。
6.探查神经根,松解受压神经根。
7.冲洗术野,彻底止血。
8.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二、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PELD适用于单节段、包容性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于多节段、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或合并腰椎不稳、滑脱等疾病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2.精准定位:手术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间隙及病变程度,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3.精细操作: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围组织,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
4.彻底止血:手术过程中应彻底止血,避免术后形成血肿,压迫神经。
5.术后康复:术后应注意休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三、术后康复
1.术后第1天:卧床休息,可进行深呼吸、踝泵运动等。
2.术后第2-7天:佩戴腰围下床活动,可在室内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3.术后2周:可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
4.术后3个月:可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及长时间弯腰、久坐等。
四、总结
PELD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手术前,医生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在手术后,患者应注意休息,积极进行康复锻炼,以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