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去除诱因、清除病原体、预防复发,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主要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有发热、腰痛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又根据不同类型的感染和患者情况有所不同。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直接侵袭所引起,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有发热、腰痛等。治疗原则为控制症状、去除诱因、清除病原体、预防复发。
一、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1.一般治疗
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保持尿路清洁。
2.药物治疗
主要为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
二、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1.一般治疗
同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2.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为:①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②抗生素在尿和肾内的浓度要高;③选用肾毒性小、副作用少的抗生素;④单一药物治疗失败时,可联合用药。常用药物有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等。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等。
三、无症状菌尿
1.治疗原则
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孕妇、学龄前儿童、老年人、有尿路梗阻或畸形及肾移植、糖尿病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可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
四、复杂性尿路感染
1.治疗原则
除积极寻找并去除易感因素外,还应根据病情轻重、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
(1)经验性治疗:可选用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广谱喹诺酮类药物等。
(2)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3)必要时联合用药。
五、再发性尿路感染
1.复发
指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
2.重新感染
指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后6周内再发,但为不同菌种感染。
3.治疗原则
(1)去除诱因,如尿路梗阻、结石等。
(2)重新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疗程为10~14天。
(3)复发,常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疗程为2周。必要时可延长疗程或联合用药。
六、妊娠期尿路感染
1.治疗原则
(1)无症状菌尿一般不需要治疗,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应及时治疗,可选用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等药物,疗程为7天。
2.注意事项
(1)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2)治疗期间应多饮水,勤排尿,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七、老年尿路感染
1.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
(2)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3)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调整。
2.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应全面考虑,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2)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
八、其他特殊人群尿路感染
1.免疫力低下人群
如AIDS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等,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留置导尿管患者
应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尿道口清洁,必要时进行膀胱冲洗。
3.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患者
如肾积水、输尿管畸形等,易发生尿路感染。治疗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注意保持尿路通畅。
总之,尿路感染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去除诱因,预防复发。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