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对患儿的玩具等进行消毒,避免接触患病儿童,还可以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下面将从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手足口病的病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三、手足口病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
发热等症状采用相应的对症治疗。
3.病因治疗
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
1.勤洗手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勤通风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消毒
对患儿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具、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接种疫苗
EV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以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