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等,可导致痛经、月经异常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继发性痛经是指在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等引起的痛经。以下是关于继发性痛经的一些详细信息:
1.病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以外的部位,导致月经期间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引起痛经。
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引起痛经。
盆腔炎性疾病: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盆腔粘连,引起痛经。
2.症状:
痛经:继发性痛经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开始,持续至月经来潮后数日后逐渐缓解。疼痛可呈痉挛性、阵发性,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月经异常: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月经异常表现。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性交痛、低热、乏力等不适。
3.诊断:
详细的病史询问:医生会了解患者的月经情况、疼痛特点、性生活史等。
妇科检查:医生会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的大小、位置、质地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盆腔肿块等。
辅助检查:
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卵巢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盆腔积液等。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的病变情况。
其他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可帮助排除其他疾病。
4.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酮洛芬等,可缓解疼痛。
口服避孕药:适用于有避孕需求的患者,可通过抑制排卵、减少月经量来缓解痛经。
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萎缩,缓解痛经。
手术治疗:
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灶切除术、子宫腺肌瘤剔除术等。
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如全子宫切除术等。
其他治疗:
中医治疗:如中药调理、针灸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痛经。
心理治疗:对于痛经严重的患者,心理治疗可能有帮助。
5.预防:
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经期性生活。
避免宫腔操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等。
积极治疗妇科疾病:及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
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均衡。
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总之,继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保暖、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以缓解痛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