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病因包括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妇科手术后感染、月经期不注意卫生等,症状有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膜炎、泌尿系统症状等,检查有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分泌物涂片或培养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注意个人卫生、经期避免性生活、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等。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以下是关于盆腔炎的一些信息:
1.病因: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患者产后或小产后体质虚弱,宫颈口经过扩张尚未很好地关闭,此时阴道、宫颈中存在的细菌有可能上行感染盆腔。
妇科手术后感染:行人工流产术、放环或取环手术、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或黏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时,如果消毒不严格或原有生殖系统慢性炎症,即有可能引起术后感染。
月经期不注意卫生: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这是细菌滋生的良好条件。如果在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使用卫生标准不合格的卫生巾或卫生纸,或有性生活,就会给细菌提供逆行感染的机会,导致盆腔炎。
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最常见的是发生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女性盆腔炎症。患慢性宫颈炎时,炎症也能够通过淋巴循环,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2.症状:
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腹膜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泌尿系统症状:如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体征: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颈抬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
3.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超声检查:可了解盆腔内是否有积液等情况。
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有助于了解病原体。
其他检查:如有必要,可能会进行腹腔镜检查等。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对高热伤津的患者可给予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饮用,但不可冰镇后饮用。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输卵管卵巢脓肿切除术、剖腹探查术等。
5.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经期避免性生活。
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盆腔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输卵管堵塞、不孕等后果。因此,如果出现盆腔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