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接触、免疫力低下等也可能感染乙肝。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以下是乙肝的一些主要病因:
1.病毒感染: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方式感染人体。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含有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健康人体,引起感染。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传播给婴儿。这种传播方式在我国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乙肝高发地区。
3.性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性伴侣中有乙肝感染者,可能会将病毒传染给另一方。
4.血液传播: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手术器械等,都可能感染乙肝病毒。此外,纹身、纹眉、穿耳洞等也可能通过共用器械而传播乙肝。
5.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接触:乙肝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如共用牙刷、剃须刀、修脚工具等。
6.免疫力低下: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感染乙肝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例如,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7.其他因素:长期接触乙肝病毒感染者、生活环境拥挤、卫生条件差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感染乙肝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毒感染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会逐渐损害肝脏功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乙肝高危人群,如乙肝感染者的家属、医护人员、性伴侣等,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感染。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的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等,以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肝脏病变。如果对乙肝感染或相关问题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