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游泳、呼吸道感染、擤鼻涕方法不正确及其他,儿童比成人更易患病。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主要原因如下:
1.咽鼓管功能障碍:可导致中耳负压,引起咽鼓管黏膜水肿,导致中耳渗出物聚集,从而引发急性中耳炎。常见原因包括:
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等,可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负压。
功能障碍:如咽鼓管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等,可导致咽鼓管开放功能障碍。
2.感染:急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或病毒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
3.游泳:游泳时,若水进入外耳道,可将细菌带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4.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咽鼓管波及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5.擤鼻涕方法不正确:如擤鼻涕时过于用力,可导致中耳负压增加,引起急性中耳炎。
6.其他:如鼓膜外伤、中耳内肿瘤等,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平且宽,管道方向几乎呈水平位,故咽部感染易经咽鼓管侵及中耳。此外,哺乳可防止奶液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如果儿童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较短、宽且平直,且管腔较大,故奶液可易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喂奶后不要马上仰卧,应抱起婴儿,轻拍后背,将胃内的气体排出,以免引起呕吐,导致奶液反流,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总之,急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保持耳部清洁、避免呼吸道感染、正确擤鼻涕等有助于预防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如果出现耳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