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病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为补虚扶正,根据阴阳气血的盛衰,分别采取滋阴、补阳、益气、养血等治法,具体证型及治法方药如下:
气虚:益气补虚,方药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
血虚:补血养心,方药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
阴虚:养阴清热,方药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
阳虚:温补肾阳,方药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附子理中丸等。
阴阳两虚:滋阴助阳,方药如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等。
虚劳病是中医内科病证中的一种,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治疗原则为补虚扶正,根据阴阳气血的盛衰,分别采取滋阴、补阳、益气、养血等治法。以下是虚劳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1.气虚
(1)症状: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质淡嫩,脉虚无力。
(2)治法:益气补虚。
(3)方药: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
2.血虚
(1)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衍期甚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
(2)治法:补血养心。
(3)方药: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
3.阴虚
(1)症状: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2)治法:养阴清热。
(3)方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
4.阳虚
(1)症状: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脉沉迟无力。
(2)治法:温补肾阳。
(3)方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附子理中丸等。
5.阴阳两虚
(1)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畏寒肢冷、自汗盗汗、午后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法:滋阴助阳。
(3)方药: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相关需求,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