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炎症,主要原因包括胆囊管阻塞、细菌感染等,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首选B超,治疗主要包括禁食、抗感染、止痛、手术治疗等。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主要原因如下:
胆囊管阻塞:胆囊管阻塞后,胆汁潴留,胆盐浓度升高,刺激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炎症。
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
其他因素:创伤、手术、暴饮暴食、高脂饮食、感染、缺血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腹痛: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多发生在进食油腻食物后。
恶心、呕吐:常伴有恶心、呕吐。
发热:体温可达38℃~39℃,一般无寒战。
黄疸:较少见。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可显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等。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禁食:减少胆汁分泌,缓解胆囊炎症。
抗感染: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止痛:使用解痉药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切除胆囊。
对于老年人、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对于这些人群,如果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