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常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晕厥等,急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有大量失血、过敏、感染、心脏疾病等,慢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有体质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药物性低血压、疾病等。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即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下是低血压的常见症状和原因:
1.急性低血压:
症状: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原因:
大量失血:如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
过敏:使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引起血压下降。
感染: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可导致血压降低。
心脏疾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其他: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也可引起低血压。
2.慢性低血压:
症状: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头晕、头痛、乏力、心悸、耳鸣等症状。但在突然改变体位时,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可能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晕倒等症状。
原因:
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身体瘦弱的女性,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
体位性低血压:长时间站立或坐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积聚在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药物性低血压:某些药物,如降压药、镇静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疾病:某些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低血压。
其他:缺乏运动、营养不良、长期卧床等也可能导致低血压。
对于低血压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多喝水,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猪肝、蛋黄、瘦肉、奶制品、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2.运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心血管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3.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长时间卧位等。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4.定期测量血压: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5.就医:如果低血压症状严重,或出现晕厥、休克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总之,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引起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出现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整,有助于改善低血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