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性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血管造影将导管插入肝脏肿瘤的供血动脉,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但该治疗方法有一定使用禁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充分了解并与医生进行详细沟通。
肝癌介入性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血管造影将导管插入肝脏肿瘤的供血动脉,然后注入化疗药物或栓塞剂,以杀死肿瘤细胞或阻断肿瘤血供。以下是肝癌介入性治疗的一些关键信息:
介入性治疗的功效与作用:
局部控制肿瘤:介入性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通过药物灌注或栓塞,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延长生存期: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介入性治疗可以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可能延长生存期。
微创性:介入性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
使用禁忌:
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的肝功能如果严重受损,可能无法耐受介入性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介入性治疗可能会导致出血,因此患者的凝血功能必须正常。
严重的心肺疾病:患者如果存在严重的心肺疾病,可能无法耐受介入性治疗。
过敏体质:对化疗药物或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可能不适合介入性治疗。
使用方法: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在介入治疗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评估。医生还会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如禁食、禁水等。
介入治疗过程:在局部麻醉下,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将导管送至肝脏肿瘤的供血动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注入化疗药物或栓塞剂。
术后观察:患者需要在术后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出现并发症。可能需要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等指标,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
识别技巧:
定期体检: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定期进行体检是发现肝癌的重要方法。建议高危人群(如乙肝、丙肝患者,长期酗酒者等)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检测。
注意症状:如果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肝脏疾病史。
医生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肝功能、肿瘤大小、位置等,以确定是否适合介入性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性治疗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充分了解治疗的风险和收益,并与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此外,介入性治疗后还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对肝癌介入性治疗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肿瘤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