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早期症状有发热、口腔黏膜疹、手足皮疹等,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下是手足口病早期症状:
1.发热:体温通常在38℃左右,可持续1-2天。
2.口腔黏膜疹:在口腔黏膜、舌头、口唇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破后形成溃疡,患儿会有疼痛、流涎、拒食等症状。
3.手足皮疹: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有时皮疹会延伸至手臂、腿部,皮疹通常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留疤。
4.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咳嗽、流涕、呕吐、头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2周内出现,但有些患儿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容易被忽视。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孩子的接触史和症状,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保持孩子口腔清洁,饭后用温水漱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与其他患儿接触。
5.玩具、奶瓶等物品要经常清洗消毒。
6.家长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勤洗手、保持卫生等方式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如果孩子确诊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