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脑积水是一种良性疾病,大多数患儿可自行恢复,预后良好,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表现为头颅增大、落日征、抽搐等,治疗方法主要是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
外部性脑积水在婴儿中较为常见。
外部性脑积水又称外部性脑积水、良性颅内压增高、婴幼儿硬膜下积液,是一种良性过程,大多数患儿可自行恢复,预后良好。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感染等有关。
外部性脑积水的主要表现为:
1.头颅增大:患儿的头围比正常婴儿大,囟门也比较饱满。
2.落日征:由于颅内压增高,患儿的眼球向下转动时,上巩膜外侧部分呈现白色。
3.抽搐: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抽搐,多发生在生后1至2个月。
4.其他:如呕吐、尖叫、易激惹、吃奶差等。
如果怀疑婴儿有外部性脑积水,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头颅B超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外部性脑积水患儿,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带患儿进行复查,观察头颅的变化情况。
2.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抽搐发作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给予患儿充足的营养,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4.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儿的神经发育。
总之,外部性脑积水在婴儿中较为常见,但大多数患儿可自行恢复。家长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情况,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帮助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