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致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累及第一跖趾关节,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受累关节严重疼痛、肿胀等,还可导致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的病因。除了尿酸生成过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还与嘌呤代谢相关酶的缺陷、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饮食习惯、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痛风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痛风发作时表现为受累关节严重的疼痛、肿胀、红斑、僵硬、发热,且症状发生突然。痛风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且90%的患者首发关节为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肘等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出现脱屑和瘙痒。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部分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
原发性痛风多有遗传性,但临床所见痛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因为血尿酸排泄减少所致。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或在酸性环境下,尿酸可析出结晶,沉积于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从而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
除了药物治疗,痛风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适当的体重;多饮水,每天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总之,痛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