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有关,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其症状有急性发作期、间歇发作期和慢性期之分,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痛风的症状有:
1.急性发作期: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肘等关节。
2.间歇发作期: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或遗留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
3.慢性期:痛风发作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逐渐加剧,可出现痛风石,痛风石逐渐增大,可破溃排出白色豆腐渣样尿酸盐结晶,导致经久不愈的瘘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慢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
痛风的治疗方法有:
1.一般治疗:控制饮食总热量,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如心、肝、肾等)的大量摄入,每天饮水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酸的排泄,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等。
2.急性发作期治疗: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负重,迅速给予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3.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主要目的为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尿酸盐沉积,减少急、慢性关节炎的发作,防止尿酸盐肾病的发生。可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或苯溴马隆、丙磺舒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对于痛风患者,尤其是有痛风家族史、肥胖、长期饮酒、高嘌呤饮食、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尿酸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应注意避免诱因,如过度劳累、关节损伤、高嘌呤饮食、饮酒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