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慢性肠炎分为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肠道湿热四个证型,治疗分别采用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疏肝健脾理气止泻、清热利湿调中止泻的方法。
中医将慢性肠炎主要分为以下四个证型:
1.脾胃虚弱型:
主要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2.脾肾阳虚型:
主要表现为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四神丸加减。
3.肝郁脾虚型:
主要表现为胸胁胀满,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遇忧思恼怒则发作或加重,食欲不振,寐少多梦。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健脾,理气止泻。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
4.肠道湿热型: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调中止泻。葛根芩连汤加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疾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慢性肠炎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