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固定的方法主要有前方入路、后方入路、联合入路和外固定架固定四种,具体手术方法需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外伤,多由高能外伤所致,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致残率高达50%。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早期的正确处理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目前,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目的是恢复骨盆的正常解剖结构,纠正骨盆的旋转和短缩畸形,稳定骨折端,从而为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骨盆骨折固定的方法。
1.前方入路:
经腹直肌切口:适用于骨盆前环损伤,如耻骨联合分离、耻骨支骨折等。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在脐下做一横行切口,长约5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暴露耻骨联合。用巾钳将耻骨联合两侧的肌肉夹住,向两侧牵拉,显露耻骨联合。用螺钉或钢板固定耻骨联合。
经耻骨上切口:适用于骨盆前环损伤,如耻骨联合分离、耻骨支骨折等。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在耻骨上方做一横行切口,长约5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暴露耻骨联合。用巾钳将耻骨联合两侧的肌肉夹住,向两侧牵拉,显露耻骨联合。用螺钉或钢板固定耻骨联合。
2.后方入路:
经骶髂关节入路:适用于骨盆后环损伤,如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等。手术时,患者取俯卧位,在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之间做一纵行切口,长约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腰背筋膜,钝性分离骶棘肌,暴露骶髂关节。用螺钉或钢板固定骶髂关节。
经髂嵴入路:适用于骨盆后环损伤,如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等。手术时,患者取侧卧位,在髂嵴上方做一横行切口,长约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腰背筋膜,钝性分离臀中肌,暴露髂嵴。用螺钉或钢板固定髂嵴。
3.联合入路:
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路骶髂螺钉内固定:适用于骨盆双柱骨折,即骨盆前环和后环同时损伤。手术时,患者先取仰卧位,行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再取俯卧位,行后路骶髂螺钉内固定。
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适用于骨盆双柱骨折,即骨盆前环和后环同时损伤。手术时,患者先取仰卧位,行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再在透视下,经皮从髂后上棘向骶骨置入骶髂螺钉。
4.外固定架固定:
皮肤牵引+骨牵引:适用于骨盆骨折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颅脑损伤、胸腹脏器损伤等,不能耐受手术者。手术时,患者平卧于床上,在患侧臀部下方垫一枕头,使患侧髋关节处于屈曲、外展位。用宽胶布将患侧下肢固定于床面上,保持下肢中立位。在患侧下肢的小腿上、中、下各缚一牵引带,用牵引绳通过滑轮连接在床尾的重量架上,给予适当的牵引重量,一般为3~5kg。根据骨折的情况,还可以在患侧上肢或躯干部缚一牵引带,给予皮肤牵引。牵引治疗一般需要持续6~8周,直到骨折愈合。
外固定架固定:适用于骨盆骨折伴有轻度的并发症,如颅脑损伤、胸腹脏器损伤等,能够耐受手术者。手术时,患者平卧于床上,在患侧臀部下方垫一枕头,使患侧髋关节处于屈曲、外展位。用巾钳将患侧下肢夹住,向两侧牵拉,显露骼前上棘和耻骨联合。在骼前上棘和耻骨联合上各钻一骨孔,用外固定架的连接杆穿过骨孔,用螺母拧紧。根据骨折的情况,还可以在骼前上棘和耻骨联合的两侧各钻一骨孔,用连接杆和螺母固定。外固定架固定一般需要持续8~12周,直到骨折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骨盆骨折固定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的手术方法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患者的全身情况等因素来选择。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在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