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伴有关节外症状,如发热、皮肤损害、血管炎、肺、心脏、神经系统等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导致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以下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些主要症状表现:
1.关节症状:
对称性、多关节炎:通常累及双手、腕、肘、膝、踝、肩、髋等关节。
疼痛与压痛:早期关节红肿、疼痛,呈对称性、游走性,可伴有压痛。
晨僵:起床后或休息后关节发僵,常持续1小时以上。
畸形:后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如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
2.关节外症状:
一般表现:可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皮肤表现:约15%-20%的患者会出现类风湿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
血管炎:可累及指(趾)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等,引起相应部位的症状。
肺:可出现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等。
心脏: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引起心包炎、心肌炎等。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较常见,如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麻痹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有贫血、血小板增多等。
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活动期升高。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阳性。
影像学检查: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了解关节病变的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仅有关节症状,而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关节外症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等。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敷、运动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畸形的矫正。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寒受潮。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