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是一种非哮喘性支气管炎,好发于中青年,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少许黏痰或白色泡沫痰,可在早晚或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剧,部分患者可出现胸闷、喘息,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检测、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综合判断,需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性鼻炎伴下气道高反应性、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疾病相鉴别。
EB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检测、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临床表现:EB好发于中青年,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少许黏痰或白色泡沫痰,可在早晚或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剧,部分患者可出现胸闷、喘息。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部分患者可因咳嗽而误诊为“感冒”或“咽炎”,使用抗生素、止咳药等治疗效果不佳。
诊断:
1.临床表现:具有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多在凌晨或夜间发作,常为季节性或常年性发作。
2.诱导痰细胞学检查:EOS≥2.5%。
3.肺功能: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
4.其他检查:外周血EOS计数增高,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增高,X线胸片或CT检查无明显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EB需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性鼻炎伴下气道高反应性、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疾病相鉴别。此外,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寄生虫感染、药物相关性咳嗽等也可出现类似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和鉴别诊断。
总之,EB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需要临床医生提高对其的认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避免误诊和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