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疫苗一般不会诱发白血病,其主要作用是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和重症病例的发生,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儿童。
手足口疫苗一般不会诱发白血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能够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与重症率。
EV71型病毒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后会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手足口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和重症病例的发生。手足口疫苗接种后,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
手足口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对于5岁以上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较低,通常不推荐接种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疫苗一般是安全的,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但通常会自行缓解。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密切接触、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等。预防手足口病,除了接种手足口疫苗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勤通风、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等。如果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