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好发于年轻女性,与情绪激动、下腹撞击等有关,可导致腹痛、休克等,需及时就医,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经期禁性生活等。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正常情况下,黄体内有少量出血,但如果出血太多,就可能增加黄体内的压力,从而发生自发性破裂。有人认为,思想过分紧张、情绪激动等,可能会导致黄体破裂。此外,下腹部受到撞击、剧烈跳跃、奔跑、用力咳嗽或解大便时,也可能促使成熟的黄体发生破裂。
黄体破裂对人的危害因人而异,临床症状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可能仅有突然的但很轻微的一侧下腹疼痛,破裂黄体内的毛细血管自行愈合,流出的少量血液也自行吸收,不留任何后遗症。有的则可能发生剧烈难忍的腹痛,为继发黄体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向腹腔,造成持续性腹痛,严重者可出现休克。除了腹痛,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肛门坠胀等症状。
如果女性在月经中期后突发下腹剧痛,尤其是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妇检后穹窿触痛,宫颈摇举痛,一侧附件区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张力大,有压痛,就应考虑黄体破裂的可能,需及时就医。
目前,黄体破裂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如果患者的症状较轻,腹腔内出血量较少,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即卧床休息、止血等。如果患者的症状较重,腹腔内出血量较多,或发生了休克,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破裂的黄体,并进行止血。
预防黄体破裂,主要是要注意经期、产后、流产后的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及卫生巾,避免受风寒,不宜过度劳累。此外,月经期间,禁止性生活也是预防黄体破裂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