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某些抗生素(如头孢菌素)、抗肿瘤药物等,长期或大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导致急性糜烂性胃炎。
2.应激:严重的疾病、大手术、精神紧张、严重的创伤等应激状态,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缺血、缺氧,从而引起急性糜烂性胃炎。
3.乙醇:长期或大量饮酒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急性糜烂性胃炎。
4.饮食因素: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可损伤胃黏膜,引起急性糜烂性胃炎。
5.胃十二指肠反流: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可损伤食管和胃黏膜,导致急性糜烂性胃炎。
6.其他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等也可导致急性糜烂性胃炎。
对于急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去除病因:停止使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等。
2.抑制胃酸分泌: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症状。
3.保护胃黏膜:使用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黏膜修复。
4.对症治疗:如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使用相应的药物缓解症状。
5.饮食调整:在病情缓解后,应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同时,患者应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此外,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