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的贫血主要包括对因治疗、补充造血原料、输血、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和饮食调整。
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的贫血通常是由于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导致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因治疗: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去除病因,是治疗贫血的关键。可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措施。
2.补充造血原料: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有助于纠正贫血。铁剂可以口服或静脉输注,维生素B12通常采用肌肉注射。
3.输血:如果贫血严重,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如乏力、心悸、气短等,需要输血治疗。
4.手术治疗: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发恶性贫血,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贫血,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胃空肠吻合术等。
5.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的贫血属于“虚劳”范畴,可采用健脾益气、养血补血的方法治疗,如服用归脾汤、八珍汤等中药。
6.饮食调整:合理调整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建议多食用富含铁、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蛋类、奶类、豆类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的贫血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