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咳嗽可选用祛痰药、止咳药、抗病毒或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也可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儿支气管炎咳嗽吃什么药合适?这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儿支气管炎咳嗽的药物,但使用药物前请务必先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
一、对症治疗药物
1.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氨溴索:为黏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乙酰半胱氨酸:具有较强的黏痰溶解作用,可分解痰液中的黏性成分,使痰液液化,易于咳出。
2.止咳药:如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等,可缓解咳嗽症状。
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主要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发挥作用,镇咳作用强而迅速,但无成瘾性。
福尔可定: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成瘾性较之为弱。
二、抗病毒或抗菌药物
1.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适用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咳嗽。
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
奥司他韦:是一种强效的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
2.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适用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咳嗽。
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
头孢呋辛: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似或略差,但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稳定。
三、其他药物
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咳嗽症状。
泼尼松:具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并能抑制组胺及其它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
地塞米松:主要用于各种严重的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可用于治疗某些炎症,如关节炎、腱鞘炎、结膜炎、角膜炎等。
2.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咳嗽症状。
沙丁胺醇:选择性激动β2受体,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对心脏的兴奋作用较小,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痉挛。
特布他林: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内源性致痉挛物质的释放及内源性介质引起的水肿,提高支气管黏膜纤毛上皮廓清能力,也可舒张子宫平滑肌。
四、中医治疗
1.中药汤剂:如银翘散、桑菊饮等,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银翘散: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桑菊饮: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效,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者。
2.中成药: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等,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由麻黄、苦杏仁、石膏、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板蓝根、麦冬、鱼腥草等组成,方中麻黄、苦杏仁、石膏、黄芩、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平喘,共为君药;知母、麦冬滋阴润肺,清热除烦,板蓝根、鱼腥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共为臣药;佐以桑白皮、瓜蒌,润肺清热,化痰止咳;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
小儿咳喘灵颗粒:由麻黄、金银花、苦杏仁、板蓝根、石膏、甘草、瓜蒌组成,具有宣肺、清热,止咳、祛痰的功效,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五、温馨提示
1.药物的使用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2.部分止咳药可能会引起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后应避免进行驾驶、高空作业等活动。
3.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4.服用中药时应注意药物的禁忌和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5.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饮食和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总之,小儿支气管炎咳嗽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