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耳朵被耳屎堵满了,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就医处理
1.耵聍栓塞原因: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正常情况下,耵聍可借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外耳道,称耵聍栓塞。
症状:耵聍栓塞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如果耵聍栓塞较大,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头部活动。
治疗:医生会使用耵聍钩或吸引器等工具将耵聍取出。如果耵聍较硬,难以取出,可能需要使用碳酸氢钠溶液等进行软化,然后再进行清理。
2.外耳道炎原因:外耳道炎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炎症。外耳道炎可导致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从而阻塞外耳道。
症状:外耳道炎可能会导致外耳道疼痛、瘙痒、红肿等症状。如果炎症严重,还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外耳道炎较轻,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进行治疗;如果外耳道炎严重,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或进行局部切开引流等治疗。
3.中耳炎原因:中耳炎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中耳炎可导致中耳积液,从而影响听力。
症状:中耳炎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如果中耳炎严重,还可能会出现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中耳炎较轻,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进行治疗;如果中耳炎严重,可能需要进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切开引流等治疗。
二、家庭处理
1.不使用棉签等工具挖耳原因:使用棉签等工具挖耳可能会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从而加重耵聍栓塞。此外,挖耳还可能会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感染。
建议:如果孩子的耳屎较多,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由医生进行处理。
2.保持外耳道干燥原因:外耳道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加重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的病情。
建议:在给孩子洗澡、游泳时,应注意保持外耳道干燥。如果外耳道进水,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
3.避免耳内进水原因:耳内进水可能会导致耵聍膨胀,加重耵聍栓塞。此外,耳内进水还可能会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
建议:在给孩子洗澡、游泳时,可以使用耳塞等工具防止耳内进水。如果耳内进水,可以将头偏向一侧,单脚跳跃,使水流出,然后用棉签轻轻擦拭。
4.避免噪音刺激
原因:噪音刺激可能会加重孩子的耳部不适。
建议:在孩子耳部不适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噪音较大的场所。
5.注意观察孩子的耳部症状原因:如果孩子的耳部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建议: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耳部症状,如有无疼痛、瘙痒、红肿、听力下降等。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总之,如果孩子的耳朵被耳屎堵满了,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外耳道干燥,避免耳内进水,避免噪音刺激,注意观察孩子的耳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