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里有血一般指便血,多数认为和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等原因有关,具体如下:
1、肛裂
平时饮食不当或排便时间不规律可能会导致大便变得过于干燥,在排便时对肛门产生挤压,导致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形成肛裂。由于肛管皮肤裂开,所以会出血,血液随着粪便一同排出时,就会表现为便血,但血液量一般比较少,多数附着于粪便表面。
2、痔疮
痔疮是由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充血肿大导致的,随着痔核逐渐增大,会导致肠腔变得狭窄,在排便时粪便会对痔核产生挤压,导致其破裂出血,血液随着粪便一同排出时,也会有便血的情况。
3、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发生于直肠表面的隆起性病变,与遗传以及炎症、感染等因素有关,当患者的息肉体积比较大时,在排便时粪便可能会对息肉产生摩擦,导致其破裂出血,当血液与粪便混合排出时,则会发生便血。
除了以上原因外,便血还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比如食管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癌等。如果偶尔一次便血,无需过于紧张担心,及时调整饮食和排便习惯等,观察是否有所改善;但是如果长期便血则需要加以重视,应尽早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给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