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尤以婴儿发病率最高。
1.先天储铁不足
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
这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就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因素
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3个月时体重为出生时的2倍,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容易造成缺铁。
4.铁吸收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如谷类、乳类中含有的植物酸、草酸及膳食纤维等,可与铁结合,影响铁的吸收。
5.铁丢失过多
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铣的铁比成人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若出现慢性腹泻、肠道畸形等疾病时,更会增加铁的丢失。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的健康有一定影响,如会影响智力发育、使免疫功能降低等。因此,家长应重视婴幼儿的营养均衡,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肉类、鱼类、禽类等。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搭配,以增加铁的吸收。如果怀疑孩子有缺铁性贫血,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