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心跳过快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
1.心律失常
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这些异常的心脏电活动可引起心跳明显加快且持续时间较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跳可突然加速到每分钟150次以上,患者会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心房颤动时心跳不仅快而且节律不规则,可增加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风险。
2.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机体代谢亢进,心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跳长期处于较快水平。患者还常伴有烦躁、多汗、手抖、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等表现。
3.贫血
贫血时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心脏为了满足身体的供氧需求会加快跳动。严重贫血可导致心跳显著加快,同时患者会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4.心脏疾病
如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脏功能受损后,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心跳会代偿性加快。患者通常会伴有呼吸困难、水肿等其他心脏相关症状。
5.其他
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剧烈运动、某些药物的影响等也可能引起心跳过快,但这种情况通常在去除诱因后可恢复正常。
如果长期存在心跳过快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等,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长期心跳过快不仅会让患者感到不适,还可能对心脏等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