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遗传、神经递质、神经解剖和生理、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等。
1.遗传因素
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ADHD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度约为76%。
2.神经递质
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等,可导致多动症。
3.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
结构磁共振成像(MRI)发现患者额叶发育异常和双侧尾状核头端不对称。功能MRI还发现多动症患者存在脑功能connectivity改变。
4.环境因素
包括产前、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其中与妊娠和分娩过程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妇营养不良、吸烟、饮酒、吸毒、先兆流产、宫内感染、低出生体重、过期产、出生时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与幼儿期、童年期不良环境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学校经济条件差、学校风气不好、社会歧视、父母性格不良等。
5.其他因素
近年,科学界普遍认为多动症与心理因素有关。一些心理因素如不良的家庭环境、父母性格不良、经济过于贫穷、父母感情破裂、教育方式不当等均可增加儿童患多动症的危险性;多动症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是由于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有关。
综上所述,小儿多动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