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分类可以按发生部位分类、按发生机制分类、按频率快慢分类等。
1、按发生部位分类
心律失常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室上性、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这种分类方法常用于对早搏和心动过速的分类。例如,窦性心律失常起源于窦房结,房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房,室性心律失常则起源于心室。
2、按发生机制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冲动形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等,而冲动传导异常则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
3、按频率快慢分类
心律失常还可按发生的频率快慢进行分类,包括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通常超过100次/分,如早搏、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缓慢型心律失常心率则低于60次/分,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
需要注意,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