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停搏的诱因主要包括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窦房结功能障碍、药物因素、电解质紊乱、心脏手术等。
1.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可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从而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导致窦性停搏。
2.窦房结功能障碍
窦房结本身的病变,如退行性变、纤维化或脂肪浸润等,可导致窦房结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引起窦性停搏。
3.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普罗帕酮等,可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导致窦性停搏。
4.电解质紊乱
严重的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等,可影响心肌细胞的代谢和电生理特性,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和传导性降低,甚至发生窦性停搏。
5.心脏手术
心脏手术,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射频消融术等,可能损伤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导致窦性停搏。
对于存在窦性停搏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如避免使用影响窦房结功能的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积极治疗原发病等,以预防窦性停搏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窦性停搏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安装起搏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