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下一代,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母婴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
宫内传播相对较少见,约占母婴传播的5%-15%,因为乙肝病毒需要突破胎盘屏障等多重防御机制才能感染胎儿。
产时传播是母婴传播最主要的途径,约占80%-90%,胎儿在分娩过程中会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等,如果其中含有乙肝病毒,新生儿很容易感染。
产后传播则主要通过母乳喂养传播,如果母亲乳头破裂,乙肝病毒可能混入乳汁中,新生儿在吸吮乳汁时有感染的风险。
然而,如果孕妇体内乙肝病毒数量较少,没有过度复制,在怀孕期间积极进行母婴阻断,如孕期密切监测病毒载量、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分娩时尽量减少胎儿接触母血机会,以及产后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
因此,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备孕前一定要请专科医生制定正规的母婴阻断方案,并在孕期和产后严格遵守医嘱,以降低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下一代的风险。同时,新生儿出生后也应及时进行乙肝免疫预防,以确保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