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手脚冰凉一般是由末梢循环不良、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凉、上呼吸道感染、植物神经紊乱等原因引起,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进行处理。
1.末梢循环不良
孩子发热期间,体内大量的血液会分布到心脏、肺部、大脑、肝脏、脾、肾等主要脏器,手脚部位的末梢血管血液供应会不足,致使局部血液循环不佳,容易出现手脚发凉的情况。
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手脚部位可以戴上手套、穿上袜子,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包裹,以免影响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还可以用温水浸泡手脚或使用温毛巾包裹并轻轻揉搓,直到搓热,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
2.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孩子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发热时,神经系统功能容易出现紊乱,致使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收缩状态,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使手脚变得冰凉。
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5℃,可以选用温水擦拭腹股沟、腋窝等部位,来帮助身体散热。也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
3.受凉
若孩子长期处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寒气入侵体内,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同时,身体会通过血管收缩来防止过多的热量损失,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体表温度下降,使手脚感到寒冷。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将室温控制在25-26℃,避免孩子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加剧手脚冰凉的症状。其次,发热会使孩子身体失水,因此要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可以让孩子多喝温开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4.上呼吸道感染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由于病原体在体内不断繁殖,会对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造成刺激,诱发体温升高。同时,感染可能导致末梢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手和脚冰凉。
若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可以听从医生的建议使用头孢克肟颗粒、头孢呋辛酯颗粒、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消灭体内细菌,促进病情恢复。
5.植物神经紊乱
若孩子患有植物神经紊乱,体温调节中枢可能受到干扰,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表现为体温调节的不稳定,有时可能出现阵发性发热,同时会使末梢血管的收缩,减少末梢的血流量,从而降低末梢的温度,使得手脚等远端部位感到寒冷。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给孩子服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治疗,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发热期间,家长应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给孩子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炸鸡、辣椒酱、芥末酱等,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如果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带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