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性贫血即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很难根治,但通过积极治疗可以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发症状,且病情重,预后差。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缓,进展较慢,以贫血为主要表现,感染和出血相对较轻。
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治疗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支持治疗主要是针对贫血、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治疗,如输血、抗感染、止血等。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抑制治疗和促造血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等。促造血治疗包括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等。
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较好,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对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差,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此外,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供体来源有限、手术风险高等原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